上一篇博客说了str、hash和list三种数据类型,这篇博客将会介绍五种数据类型的后两种set和zset,分别是集合和有序集合。这两个数据类型就我个人的开发经验来说没用过,一方面是不熟悉,一方面是前面的三种类型基本已经满足了日常开发需求。在文章的最后还会补充说明一些全局的命令,至此关于命令的内容就结束啦。写的有点麻烦,但是写完后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,后期在使用redis的时候,选择性知识体系将会更宽,不会仅限于一两种数据类型啦。
1. redis数据类型之set
set集合和Java中的set集合有点像,内部元素是无序的,不可重复。单个键的value值里面可以存储2的32次方减1个元素。另外还可以直接做交、并、差集的运算。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set集合的常用命令。
1.1 常用命令
sadd key members:向集合中插入元素,一次可以插入多个元素,member值指定具体元素sadd user:1:tag it java jssmembers key:查询集合中的所有元素smembers user:1:tagsrem key members:移除集合中的元素,可以一次移除多个,members值指定具体元素srem user:1:tag jsscard key:获取当前集合元素个数scard user:1:tagsdiff keys:取第一个集合和其他集合的差集sdiff user:2:tag user:1:tag这里需要注意,
sdiff user:2:tag user:1:tag和sdiff user:1:tag user:2:tag结果是完全不同的,如现在user:1:tag中的元素是1、2、3、4,在user:2:tag中的元素是1、2、5、6,此时sdiff user:2:tag user:1:tag的结果是5、6,sdiff user:1:tag user:2:tag的结果是3、4。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s:将取得的差集存储的destination指定的集合中,如果destination指定的集合存在,直接覆盖,如不存在,新增集合存储sdiffstore difftags user:1:tag user:2:tagsunion keys:取多个集合的并集sunion user:1:tag user:2:tag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s:取多个集合的并集,并将并集存储到destination指定集合中,如果destination指定的集合存在,直接覆盖,如不存在,新增集合存储sunionstore uniontags user:1:tag user:2:tagsinter keys:取多个集合之间的交集sinter user:1:tag user:2:tag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s:取多个集合之间的交集,并将交集存储到destination指定集合中,如果destination指定的集合存在,直接覆盖,如不存在,新增集合存储sinterstore intertags user:1:tag user:2:tag
2. redis数据类型之zset
zset是有序的集合,内部元素不可重复,单个键下可以存储2的32次方减1个元素。zset内部元素排序是通过当前元素的分数来的,默认采用正排序。一般用来做排行榜相关需求比较多。
2.1 常用命令
zadd key [nx|xx] [ch] [incr] scores members:添加zset类型数据,nx、xx为可选值,nx表示不可覆盖,xx为可覆盖,在zadd命令里面ch、incr基本不用,可以使用zincrby替代。score表示分数,双精度浮点数,以字符串形式表示。zadd user 10 u1 15 u2 11 u3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:对zset集合中member对应的分数做累加操作,具体累加的数值有increment指定### u1的分数累加10 zincrby user 10 u1zrange key start stop [withscores]:正排序,指定start和stop角标,这种角标的规则和list列表的角标规则相同,具体可以参考list列表角标的说明,withscores表示在返回值中包含分数## 正序方式获取前两名的member和对应的分数 zrange user 0 1 withscores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[withscores]:反排序,指定start和stop角标,withscores表示在返回值中包含分数## 反序方式获取前两名的member和对应的分数 zrevrange user 0 1 withscoreszscore key member:查询指定元素的分数值zscore user u1zrank key member:正排序,获取当前元素的排名zrank user u1zrevrank key member:反排序,获取当前元素的排序zrevrank user u1zcount key min max:指定分数范围内的元素个数,min和max表示分数的边界zcount key 10 20
说明:正排序表示从小到大排序,分数越大越靠后,反排序表示从大到小,分数越高越靠前
3. redis全局命令
redis有一些全局命令是经常被使用的,比如删除、设置有效时间等。下面列出经常使用的。
del keys:根据key删除,可以同时删除多个del user:1 user:2exists keys:判断指定key是否存在exists user:1flushdb:清空当前的数据库,redis本身把数据库分为16个部分,从0~15,可以通过select命令切换数据,flushdb是清空当前所在的数据库部分flushdbflushall:清空所有数据库,将清除数据库16个部分的所有数据flushall注意要分清楚
flushall和flushdb的区别,千万不要用错了,否则就尴尬啦。dbsize:查看当前数据库存在的key总数dbsizeselect index:切换到指定的数据库,index可选值为0~15select 11keys pattern:查询当前数据库的所有keykeys * keys a*expire key seconds:设置指定key的有效时间,单位秒### 设置user:1有效时间为10秒,超过时间过期自动删除 expire user:1 10ttl key:查看当前key还有多长时间失效ttl user:1type key:查看当前key存储数据的类型,类型有string、hash、set、zset、listtype user:1
4. 总结
到这里基本的命令都写完了,也都忘完了。在写这些内容参考了很多东西,有个腾讯云关于redis的说明,感觉很好,推荐给大家,可以参照一下。参考地址:https://cloud.tencent.com/developer/section/1374142